欢迎来到云南蜜蜂网,让您的养殖更轻松!

蜜蜂“软翅爬蜂病”的起因与预防

发布日期:2018-10-27 17:52:43 作者:花小蜜 阅读:5

近些年来,爬蜂病困扰着许多蜂场。经多年观察和实验对比,除极个别蜂场的爬蜂病属于孢子虫病、麻痹病、下痢大肚病等传染性爬蜂病外,绝大多数蜂场的爬蜂病属于无传染性的“软翅爬蜂病”,这种“低温软翅病”是8月份芝麻花期“高温卷翅病”的对应病,两种病有个共同点,一是该病的突发性在一个地区几乎很同时;二是发病后用药物治疗和不治疗,一般两星期后同时爬蜂结束(实际此病用药治疗无任何作用,只能污染蜂产品)。

9cea03577703bc54f8ad823b7072d202.png

此病发病原因属饲养管理不当和大流蜜期蜂不顾脾而产生的。例如2004年的春繁期,气温偏高,大部分第一代子出房后(少数蜂场两代子已出房),外界已是春光明媚艳阳天,气温暖和,早油菜、榆树和迟油菜已相继开花,粉源充足,工蜂采集积极,加上新蜂出房后蜂王产卵兴奋,许多蜂场抓住这一“有利”机会迅速加脾扩产,子脾方正,多多益善,好大欢喜,殊不知已给27天后的蜂群奠定了爬蜂病的基础,当季我蜂场正在使用“多功能保蜂罩”控飞春繁,许多蜂场师傅多次到我蜂场观看多功能保蜂罩使用情况和蜂群管理情况,曾有师傅对我说:“你这种管理模式是对蜜蜂资源的浪费,把你这样的群势交给我管理,现在起码产了6张好子脾了”(当时我蜂场每箱群势均为双王6脾蜂,但只允许产了2-3张8-9成的子面)。结果油菜进入流蜜期时,许多蜂场同时出现了爬蜂,病重蜂场爬出的蜂在箱前2米内成堆结团,迅速垮蜂。我蜂场未出现爬蜂病,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春蜜收成。

2b7aeee38afcd0f262f491c96298e6f9.png

是什么原因引起“软翅爬蜂病”,要明确必须先从蜜蜂蜂群生物学特性了解,蜜蜂属膜翅目系昆虫纲类,翅翼每秒的振动约240次左右,超过任何一种膜翅目的昆虫振动频率,一只成熟健壮的蜜蜂在空中可直线上升、下落、打转及平直飞行和府冲,每个飞翔动作轻松自如,当它采集蜜、粉、水或在箱内叼一只同等重量的死蜂上升到空中,所负载的重量是它本身自重的一倍,这个力主要是蜜蜂翅翼根部的肌腱板发的功,每秒钟240次的振动频率由肌腱板张合而产生,并带动翅翼拍打空气而起飞,蜜蜂的肌腱板发育好坏直接影响着蜜蜂的飞翔能力。当蜜蜂的一个卵虫在吸食期得到充足的营养物质后进入丝茧成蛹羽化期,在羽化期间得到35℃(+ -0.5℃)的适宜恒温和75-90%的湿度,能够正常的发育肌腱板,多层的肌腱板平直、饱满为后天成蜂飞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若一个卵虫在吸食期得到的护理和营养不充足,再加上羽化期的控温效果差,肌腱板的发育就受到影响,而出现肌腱板弯曲、扁瘦、层数减少,后天成蜂飞翔无力,甚至不能飞翔,解剖一下说:蜜蜂的肌腱板就像自行车的车轮轴上的滚珠轴承一样,圆滑饱满的滚珠轴承可让一辆自行车顺利运行,而挤扁和破损的滚珠轴承自行车运行相当困难,甚至难于前进,不管这辆自行车外部如何齐全和豪华,失去了滚珠轴承的功,也就成了一辆废车,蜜蜂出房后外表如何完整,只要肌腱板发育不良也就成了----只能爬的蜂。

高温卷翅病翅翼尖卷起,养蜂员知道是卷翅病,而对应面的低温软翅病蜂躯不缺,翅翼不卷,只是飞不起来或呈跳飞状,一般养蜂员不易辨认,把此现象当成传染性爬蜂病,实际是低温软翅病。


分享给小伙伴:
元江金灿灿农业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5408号-1. 版权所有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15812034670
关注蜜蜂养殖大全
关注养殖大全
关注蜜蜂养殖大全
养殖知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